新疆伊宁县

登录| 注册  
无障碍
不一样的《文心》,关于读和写的三十二堂课,值得一读!
2020-09-02  

不一样的《文心》,关于读和写的三十二堂课,值得一读!

伊宁县图书馆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今天我们聊的这本书叫做《文心》,首次出版于1934年,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丏(miǎn)尊合著的作品,多年来再版不断。最开始,《文心》是一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,用来补充学子们的国文知识。

这本书问世至今,受益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学生,它讨论的是语文教育中本源的知识,无关时代,无关人群。朱自清、陈望道先生评价说,“《文心》使用故事的体裁,来写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”。

没错儿,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作者,用故事串联起整本书的内容,读起来像小说一样。整本书记录了从1931年到1934年,几位中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历程,读者便跟着他们一起,接受了一次精妙的语文教育。空口无凭,我们马上来上一课。

 

那一年,日军悍然发动了“九一八”事变,全国上下群情激愤。学校里所教的课程,也做了改革。沈先生教数学,应用题就用飞机速度、军舰吨位、粮食分配做例子;张先生教地理,讲东北的形势;李先生教历史,更要让学生们知道,历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行径。

教国文的是王仰之先生,他讲授一些和抗战有关的文章,其中有一篇叫《闻警》,是《中学生杂志》的一篇文章。他觉得不错,让同学们都读了一遍,然后说:“这篇《闻警》是专门为你们中学生作的,虽然只有千把字,内容却不单薄,激昂的情绪很到位。主旨也好,教导现在的青年认识公理、认识帝国主义、认识自己,切实可行,不是空论。”

 

乐华和大文是王先生的学生,也是整个故事的主人公。他们俩站起来说,学校每周要发一本《抗日周刊》,这周还差一篇够份量的文章,由本班同学集体来写。他们觉得《闻警》这篇文章很好,想写一篇同样水平的稿子,问王仰之先生有什么建议。我们注意,这是在向先生请教写文章的学问。

王先生想了一下,开口说:“我以为第一步是认清目标。拿这篇《闻警》来说,是杂志社对中学程度的青年说的。你们《抗日周刊》上的文章,准备给什么人看呢?”一位女生回答说,周刊是宣传品,任何人都会看到,目的是叫大众一起联合抗日。

王先生说:“嗯,让大众起来联合抗日,倒也不错,问题是让大众怎么抗日。如果你是军事专家,可以教大家打仗的知识;如果你是外交专家,可以让大家了解国际形势。可你们现在是学生,有什么经验可以教给大众去抗日吗?”

 

课堂上沉寂了好大一会儿,有同学才试着说抵制日货。王先生表示抵制日货不是不可行,但中国抵制日货好多次了,每次都虎头蛇尾,这次再失败怎么办?你们有方案没有?

同学们再次陷入沉寂,王先生反而笑了,说:“大家不要听了我的话就失望。这种情形下,文章也是有办法写的,我刚才提的问题,只是让大家明确作文的方向而已。”

我们注意,接下来王先生的话,对我们现在写文章也很有益处。他说:“什么东西,会让我们的心有所反应呢?心理学家说是知、情、意。知是知识,情是情感,意是意欲。文字写出来,要遵从内心,所以文字也是这三种,分别是知的文字,让人家认清一件东西;情的文字,让人家跟你有共鸣;意的文字,让人家认同你,按你说的去想、去做。

“现在呢,我们要写一篇抗日的文章,首先在知识上,我们没有军事、外交,或者抵制日货的专业知识,是有欠缺的。但对于东北事变,我们在情和意上,是丝毫不缺的,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中国人,谁不想抵抗日本人的暴行呢?所以我们要着重从这两方面来谈,以热烈的情感来激动大众,以坚强的意志来鼓励大众,跟我们一起抗日!”

 

王先生这一番话,听得同学们很是激动,大家顿时有了下笔的信心。王先生又提醒大家,说:“知、情、意,虽然分成三个方面,但实际是彼此关联的。这几天大街上到处写着标语,想必大家都看见了,有的写着‘扑灭倭奴’,有的写着‘杀到东京去’,很多。

“大家注意,骂日本人是倭奴,是表达愤怒,属于情;而要扑灭他们,杀到东京去,这是什么呢,是希望,是行动,属于意。可是按道理,这统统是一厢情愿的胡说,你没有摆出事实摆出证据出来,怎么要求人家会情达意呢?就好像乡下妇女骂人,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家畜生、骂人家杀千刀的。你这样骂了,人家就真成了畜生,真成了杀千刀的了吗?当然不会,没有的事儿。所以,我们写文章,千万不要一味地说情说意,否则的话,还不如人家骂人呢!”

王先生说完,全班哄堂大笑。乐文、大华他们马上动笔,按王先生说的,先写“九一八事变”的事实,再写对日军的愤恨,对东北军和国际联盟的失望,最后希望大众起来抗日,知、情、意,都有了,把稿子拿过去给王先生看,王先生点头表示赞许。

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,读者和乐文、大华一起,有什么收获呢?起码知道了写文章三个关键的地方,那便是知、情、意。这个经验,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。现在网上的文章千千万,同时把这三个方面做好的,恐怕不到一成吧。这本《文心》里有三十二个故事,可以说是关于读和写的三十二堂课,很值得一读。

何为文心?杜甫说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,文章可以流传千古,写得好不好,作者心里是清楚的,因此写好文章,必须要问心无愧才行。《文心》这本书,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,正确地读和写的路径。最后要感谢已经故去的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作者,有他们深厚的教育功底做基础,这本书读起来,才显得那么润物细无声。